深圳热线

世界快报:2022文艺真心话: “只此敬畏,才对得起观众”

2023-01-01 15:57:12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2文艺真心话

“只此敬畏,才对得起观众”

2022年,传统文化在经典舞台艺术领域大放光彩,也让人们产生了更深入的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相结合,更好地讲述今天的中国故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是复制传统,还是借鉴传统;是改造传统,还是融合传统?在2022年“红”了一年的《只此青绿》给人们留下了自己的答案。

“舞台创作如同探险者在暗夜探寻,千千万万个日日夜夜的苦思,只为给观众带去无限的想象与美好。只此敬畏,才对得起观众;只此匠心,才是对自己职业的最大尊重。”12月9日,《只此青绿》舞美设计高广健在国家大剧院和中国舞台美术学会联合主办的“2022台湖舞美国际论坛”上介绍了舞剧《只此青绿》的舞台设计创作历程。

摆在主创面前的重重压力

国宝名画《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是北宋画家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就是根据这幅名画而创作。

《只此青绿》选择用古今对话、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以当代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展卷人”为贯穿人物,通过其潜心研习画作,进入希孟的内心,见证其呕心沥血地追寻“青绿”意象的创作过程来展现这幅名作背后的故事和深层意蕴。高广健表示,“希孟的创作心路历程,与成就画作背后工艺的国之工匠形成情感联结、时空交握。这样的叙事结构,无疑用惯常的舞美设计经验无法完成。必须找到新的视觉叙事语言,方能展现这场‘穿越千年’的时空之旅。”

传统赏画方式中找寻灵感

“画卷”是最初设计方案的形象种子。高广健透露,这个设计希望通过设置多层同心圆机械转台表现“展卷”之美,为时空重叠的叙事结构找到表演手段。

“但多重同心圆转台,与多重垂直幕运行轨迹不同,难以表达‘展卷’视觉上的连贯性与时空交叠的诗意美。”创作一度陷入漫长的焦虑中。2021年春,创作团队与演员一起,有幸在故宫博物院零距离见证了这幅名画原作。展卷的那一刻,高广健完全被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赏画方式所打动,对未来的设计方向愈加清晰。“如果在空中也设计一组以同心圆轨迹运行的弧形板,与地面多重同心圆转台相对应,形成立体化‘展卷’岂不更具感染力?”于是,高广健和团队得到了这样的演出预想:舞台上空三重弧形板对应地面四层同心圆转台,上下升降,缓缓运行,遮蔽与打开,不仅用来完成演员“出画”“入画”及场景的自然切换;亦虚亦实的不透明性,能使舞台产生含蓄、内敛的古典风韵。

匠心,对自己职业的最大尊重

然而,随之而来的舞台技术呈现的极高的技术要求让高广健再度陷入了深度焦虑。“轻盈、平整、运行平稳,速度可变,定位误差不大于5厘米。还要达到方便安装、拆卸的巡演技术指标。主舞台上空的弧形板装置占据了灯光最佳的安装位置,对灯光设计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最终,该剧的设计方案是地面装置为四层转台,最大直径分别为13.2米、10.04米、7.6米、1.8米,在电机驱动下时而同方向旋转,时而逆向,时而交错,形成不断变化的舞台空间;空中装置包含三个层次的旋转、下滑,装置自身重量达1500多公斤,再加上其他舞美设备,重量达到1980公斤。“这样的舞台装置极具挑战性,我们成功实现了山水画高远、深远、平远几个维度的有序交错,以美的方式传递东方美学概念。”

《只此青绿》从2021年8月首演,经过15个月,辗转35个城市,演出221场,接待观众21万余人。(北京青年报 文/本报记者 田婉婷 统筹/满羿)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故宫博物院 设计方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