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惠安县深入践行“千万工程”理念 赋能乡村“美丽蝶变”

2024-11-21 16:13:29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年来,福建省惠安县深入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紧扣保障粮食安全、延伸农业产业链、深化农文旅融合等重点,积极探索具有惠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全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乡村美丽蝶变。

筑牢根基,推动产业兴村

惠安县始终将粮食安全视为头等大事,连续8年圆满完成粮食生产任务,并新建高标准农田9400亩,该成果还入选了省级耕地保护建设典型案例。率先推行旱地规模旱作水稻和无水机插秧技术,“旱稻”种植面积达3620多亩,总产量1450吨,其探索的“旱稻”种植、耕地保护和服务模式获得了省委领导的批示肯定。此外,惠安县还入选了第一批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名单,无偿供应优质甘薯苗200万株以上,农作物良种覆盖率高达98.6%。

在产业发展方面,惠安县新增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4个、市级认定专业村5个,1家企业入选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名单,申报绿色认证农产品6个,2家企业获得省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称号。同时,惠安县积极推动水产养殖与加工升级,推广“三倍体牡蛎”养殖3000亩,推动金蠔水产科技公司创建国家级示范区,并完成了水产品加工招商项目4家,总投资7亿元,推进池塘改造和海域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品种。

为充分发挥园区优势,惠安县策划项目30个,总投资18.1亿元,优化规划布局,启动走马埭示范区项目建设,该项目入选了2024年国家立项名单,力争主导产业总产值提升至53.7亿元。惠安县还积极引进台湾农业品种200多个,建设试验基地,示范推广种植50万余亩,并培育富邦、凤来、金旺等台资企业。2023年,惠安县新增4家企业获省重点龙头企业认定。

规划引领,建设美丽乡村

惠安县因地制宜,科学分类村庄,完成207个建制村的分类工作,并进一步细化为集聚提升类84个、城郊融合类49个、稳定改善类74个,兼容文化传承类15个、民族团结类4个、侨台赓续类5个,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在农旅融合方面,惠安县积极打造黄塘溪沿溪风光和生态走廊,规划面积16.1平方公里,覆盖紫山和黄塘镇12个村,并投资4.88亿元(已完成2亿元)。同时,对接文旅项目40个,投资122亿元,落地渔旅融合平台,推动美丽海湾建设,大港湾湾区入选为省级优秀案例。此外,惠安县还计划投资11亿元整合开发革命老区村红色旅游资源。

在打造“五美”乡村方面,惠安县累计创建美丽乡村庭院623个、微景观211个、小公园(小广场)45个、美丽田园19个、休闲旅游点2个,并推动农村公厕提档升级,提高智慧管理水平。推进辋川村历史文化名村改善提升,上线租养平台,探索保护机制,推进村民自住小区建设,新增新时代农村社区试点。

统筹发展,推进强村富民

惠安县注重整体规划与项目推进,以示范镇引领,推进东岭镇省级示范镇创优争先,持续深化崇武、黄塘、涂寨3个整镇推进“五好”乡镇发展成效,新培育4个整镇推进试点镇。目前,已谋划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26个乡村振兴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4.1亿元,并计划于2024年度启动6个创建项目(已全部动工)。在村庄建设方面,惠安县有序开展“特色村”评选,创建省级示范村,培育市县级试点村。省级示范村策划申报81个项目,目前已完工47个,开工37个。同时积极探索宅基地使用新模式,推广村民自住小区建设,并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红线。

在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惠安县以“强村富民”为目标,选派19名干部挂职第一书记,统筹资源,引导村集体投资增收项目,建立联农带农机制,用好镇企共建平台,带动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策划市县两级共富产业项目5个,总投资19233万元,预估可带来每年21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

在提高基层治理效能方面,惠安县创新治理模式,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集成创新,并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治理模式,其中有3个村获评全国示范村。注重加强人才培训,实施“指导师”帮扶机制和乡村振兴大讲堂,评选出10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在深化体制改革方面,惠安县创新三资监管模式,推行服务管理,指导土地整理试点,探索闲置用地利用方式,盘活村集体资产,并深化低收入农户帮扶行动,推进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工作。(段慧丹康伟强)

关键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