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生育率逐年下降是怎么回事?如何看待低生育率问题?

2023-05-15 14:00:48 来源:城市财经网

生育率逐年下降是怎么回事?

这些年生育率逐年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说起现在年轻人不愿生孩子,很多人都说是因为现在生活压力很大,养育孩子成本高。

确实,生活成本高是抑制生育愿望的重要原因,但我觉得这不是根本原因。以前生活条件那么艰苦,但人们不是接二连三的生。

从身边情况来看,学历越高的女性生孩子越晚,生的孩子数量越少。大城市里的高学历群体一般都是一个孩子,甚至还有很多不婚和丁克。而生孩子多的一般都是农村没怎么上过学,没啥文化的女性。

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很多女性也实现了经济独立,根本不需要生育价值依附生存

经济基础确定上层建筑。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思维,能力,见识的提升,她们看到了除了婚姻生孩子以外更多的可能性和价值,更看清了婚姻的本质。

再加上学历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女性更好的实现经济独立。女性学历和文化程度本科以上基本吃喝不愁,硕士研究生以上可以买车买房,博士研究生以上车房都会有还能旅游健身潜水滑雪等等。

可以说女人只要寒窗苦读,考上大学,越追求高学历,以后实现经济自由的可能性就更大。当她们通过自己就可以满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时候,婚姻对她们来说只是附加品,而不是必须的。

她们有底气有能力做自己的主,不会随便就让自己嫁了,更不会用子宫和生育去换彩礼,换取自己在婆家的地位和话语权,把自己后半辈子交付在一个男人的良心之上。

同样的学历越高的女性,越注重个人精神价值。她们不会让孩子占据自己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更不会因为重男轻女而一直生孩子。她们生孩子可能只是为了体验养孩子的过程,所以更注重少生优生,不会让孩子过分影自己的人生和追求。

所以女性要想摆脱传统婚姻对自己的压迫和不被生育束缚,一定要好好读书。通过读书让自己想法更丰富,让自己能力更高。女孩唯有学历和能力才是最大的底气。也唯有经济独立才能灵魂挺拔。

如何看待低生育率问题?

人口红利的耗竭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人口危机是未来社会发展面临重要问题。

而生育率是导致人口危机的重要原因。

因此,有必要刨根问底,深入探讨导致低生育率的根源。

众所周知,适宜的生存环境、足以保障孕期动物和幼仔的存活食物和健全的食物链是影响动物生育率的决定性因素。而对于人类而言,大饥荒、战乱及生存环境恶劣是引起历史上屡次发生的生育率低谷的主要因素。

由此可见,是否具备健全的适于生育期人员和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才是决定人类生育率高低的根源。

从目前的情况看,住房、入学,就业,养老等社会问题无疑是导致低生育率的重要因素。

然而,这些问题都还不是导致低生育率的根本问题。而育龄青年被教育内卷,错失最佳婚育期才是导致低生育率根源。

这一点可以从我国教育学制的不当设置和错误定位的高等教育体系可见一斑。

截至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仍旧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这样必然导致相当数量(50%左右)学生的所接受到的通识教育终止于初中毕业之前。虽然,在教育学制设置中采用了职业教育对于不能上高中的学生予以分流。但是职业教育的低质量以及通识教育的欠缺,必然导致未来将有50%左右的人口仅仅只具有初中毕业水平。显然,这一群体必然会成为未来择业和育龄期婚配中缺乏竞争力的弱势群体。

而考上高中的那一半学生的命运也并不乐观。

因为,自从90年代以来,为解决当时大量职工下岗,缓解高中毕业生就业压力过大的社会问题。所有高校都进入了长达数十年,截至目前仍旧高速扩张的高校扩招潮。因此,考上高中的70%以上的学生都被招收进入了大学,饮鸩止渴,缓解了当时的就业压力。

但是,当他们大学毕业,兴致勃勃地自以为躲过了数年前的就业压力时,这才发现,他们只不过是原来在高中毕业时就该面对的就业问题被推到了大学毕业阶段。此时,很多不能满意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便选择了考取硕士研究生,以提升个人在职场上的竞争力道路。

这样,已经23岁左右的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错过了人生中最适于婚育的第一个最佳年龄阶段。

而在3年后,当他们满怀期望,怀揣硕士学位证,期待谋个合适工作岗位的时候,这才发现,硕士学位也早已贬值啦,很多人又不得不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而此时,年介27岁左右的他们第二次与最佳的婚育年龄再次失之交臂。

而此后,大学排名、一流大学建设等等运动时的教育改革,促使各高校和研究院所为提高院校排名,而出现了对所谓SCI文章的近乎变态要求和弹性化的博士学制。紧赶慢赶,他们中的大多数最早也只能在32岁左右才能博士毕业,拿到博士学位证。

此时,年过三十而未立的他们早已步入理想婚育年龄的终末期。

回顾本科毕业后长达近10年的硕博士求学过程,他们这才发现,这是一个无所不卷的过程,虽说“知识改变命运”,但是,被学知识而改变命运的他们,早已被内卷的教育所吞噬,而面临着更为艰难的抉择:

一方面,高学历的他们这才发现,科研产能早已过剩,博士学位早已不香啦,并非每位博士都能在职场上找到理想的岗位。因此,找个博士后之类的临时工岗位也成为很多博士主动或被动的选择。而各高校和研究院为提高科研排名,广泛执行了所谓的“师资博士后”政策,面对如此过剩的硕士、博士毕业生,诱导很多博士走上了一条很难获得稳定工作岗位,继而成家立业的道路。

另一方面,更为尴尬的是,在婚配市场上的他们的抉择更是艰难。

首先,高学历的他们自然而然必然会提高择偶标准,而高龄高学历又成为他们难以克服的自身缺陷。他们自然难以预料低学历群体和谐交流,同时,低学历群体也会对高学历者望而却步。

可见,九年制义务教育使学生在初中毕业时被分层而形成的学历鸿沟必然成为导致他们在若干年后在婚配市场上成功择偶难以成功的最大障碍。

由此可见,从90年代以来,超长而日益内卷的教育学制和未能普及的高中教育,不仅毫不留情并不可避免地推迟了所有自然人的第一次婚配生育年龄。另一方面,由于人为造成的学历鸿沟,使得占全社会大概一半比例的只具有初中文化教育程度人员很难与另一半高学历人员成功婚配。而被攻读学位而内卷,耽误了婚配的高学历人员能够生育一胎已经属于奢求的情况下,也很难成为事实上生育二胎、三胎的主要群体。

因此,内卷的教育才是造成低生育率和人口危机的根源。

所以,要想提高生育率、化解人口危机的难题。除了解决住房、就业、入学、养老等问题之外。从根本上改变教育体系和学制才是根本。

因此,建议普及高中教育,鼓励大学本科教育。通过加强通识教育,逐步提升大学教育人员比例,提高全社会科学素养,这也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根本。抗疫中的各种反智行为,就能明白加强全民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了。

与此同时,适度控制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人员比例。因此,而科学发现和发明从来不是通过全民科研的方式来实现的,把科研资源留给那些有兴趣的人才是最佳的选择。

总之,让所有适龄婚配人员,在最佳婚配年龄成功婚配和生育,无论是对个体,还是群体幸福,或者社会和族群的持续稳定发展都是最佳的,也应该是最优先的选择。

关键词: 生育率逐年下降是怎么回事 如何看待低

热门推荐